九游会j9

 

九游会j9

❶⚳📶     

九游会j9

如何从历史中认识欧洲的“中国观”?怎样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?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、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“东西问”专访。在他看来,公元1500年至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,不仅留下了“西学东渐”的佳话,也留下了“中学西传”的史篇,思考欧洲的“中国观”,需从历史长河中寻求启示。

一方面,十七世纪,意大利传教士所著的编年体历史著作《中国上古史》出版,在欧洲引起了广泛反响;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在《中国哲学家孔夫子》一书附上的中国历史年表……这些都向欧洲展示了一个不同于《圣经》神学史观的历史编年,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。中国的自然历史观,冲击了欧洲的宗教历史观,为西方走出中世纪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。

欧洲的“中国热”持续百年,直至1798年以后几乎完全消失,之后的中国经历枪炮与战争……走过历史的长河。当我们以新的姿态重新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一员,就不仅需要重新认识欧洲乃至世界,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无法回避的是,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,在我们精神世界所占的位置。

儒家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,而是以解决世俗生活问题为核心的理论,或者可以称为远神论。这一特点决定了儒家的包容性,“和而不同”造就了中国文化包容性的特质,它没有一神论崇拜的排他性。由此,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和平性,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宗教战争的国家。也由此,促成了中华的连续性。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,深邃的哲学体系和独特的价值观念,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也为全球化的今天,提供了一个不同文明平等相处的理论与路径。

张西平,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,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,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,《国际汉学》主编,原国际儒联副会长,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,1500-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、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,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、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。出版专著10余部,发表学术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。

🤟(撰稿:蒋武会)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。未经本平台授权,严禁转载!
展开
支持楼主

62人支持

阅读原文阅读 5308回复 0
举报
    全部评论
    • 默认
    • 最新
    • 楼主
    • 宣超昭🍬LV3六年级
      2楼
      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👚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北京
      2回复
    • 🏙曲全琦LV7大学四年级
      3楼
      manner有员工称8小时内要做500杯咖啡🎽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安顺
      2回复
    • 申屠清淑🐦LV1幼儿园
      4楼
     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♜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池州
      5回复
    • 容枝德LV4大学三年级
      5楼
      中国一汽捐赠款物2000万元 驰援甘肃、青海地震灾区🚇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南平
      4回复
    • 毕琰婕⛝⛽LV8大学三年级
      6楼
      大卫·帕斯凯特:丹青彩笔绘就乡土中国画卷🚱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常德
      6回复
    • 令狐儿家LV1大学四年级
      7楼
      ​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成为焦点,“创新创业三十人专家论坛”走进TCL华星🧛
      2024/06/22   来自安宁
      回复
    你的热评
    游客
    发表评论
    最热圈子
    • #图解|“万亿美元俱乐部”下一个成员是谁?#

      司徒海雨

      0
    • #流量计连接新体验:RS485/PROFINET网关,速...#

      景岚健

      8
    • #江苏省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6374亿千瓦时#

      尤清青

      0
    • #两部门预拨3.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

      景洁琬

      2
    热点推荐

    安装应用

    随时随地关注九游会j9

    Sitemap
    安全检测